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打破思維桎梏,向郊野公園要地

2022.06.19 15:00 博客 馮煒光

香港土地面積為1106.34平方公里,當中已發展的土地僅佔四分一,約276.6平方公里;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則佔4成(單郊野公園便有 43467 公頃)。還未計有近 16000 公頃「綠化地帶」,而本屆林鄭政府改劃的「綠化地帶」也只佔 2 %。以全香港整體土地計,實際用作住宅用途的土地則只佔 7%。這樣的格局是硬傷,令特區政府難以累積龐大土地儲備,令樓宇供應難以源源不斷,樓價想「唔大升都幾難」。

據網上資料,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及22個特別地區,大部分位處政府土地,只有 1%,即460公頃屬私人土地。那麼這 24 個郊野公園在那裡?筆者不妨做文抄公,抄錄政府網頁資料如下:

城門、金山、獅子山、香港仔、大潭、西貢西、西貢東、船灣、南大嶼、北大嶼、八仙嶺、大欖、大霧山、林村、馬鞍山、橋咀、船灣(擴建部分)、石澳、薄扶林、大潭(鰂魚涌擴建部分)、清水灣、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龍虎山、北大嶼(擴建部分)

大家撫心自問,這 24 個郊野公園,我們全去過嗎?曾行過山的公園,大家又去過多少次?若我們沒有去過或去得不多,又堅持把這些土地「冰封」了,我們又對得起在劏房艱苦掙扎的基層市民嗎?

上述 24 個公園絕大部分是回歸前由英國人劃定,可以說是英殖民地者為香港佈下的「地雷」。但回歸後在奉英國人為正朔的政務官(AO)主持下也劃入了大批珍貴可發展土地為郊野公園,茲列如下,括號內為公頃:

金山(339 )、西貢東(4494)、船灣(4600)、南大嶼(5646)、大欖(5412)、北大嶼(2360)

香港可供儲備土地大減

現時 24 個郊野公園總面績是 43467 公頃,而回歸以來增加的郊野公園面績便有 22851 公頃,即佔現時郊野公園的總面績 52%。 這麼大面績的土地被「冰封」了,香港可供儲備的土地大減,試問香港樓價又怎可能不大幅颷升?

有人會說,香港本來便山多平原少,且有不少珍貴植物和動物,故有需要把這麼多土地「冰封」。再者這些地方沒有交通和其他配套設施,難以發展。那麼郊野公園邊陲地呢?港人都知道,香港不少郊野公園邊陲其實都是在市區旁邊,只要把交通配套稍為延伸便可供發展,並為香港增加大量土地儲備。

當然,大規模發展郊野公園邊陲,最困難的是打破港人尤其政務官的思維桎梏,不要再視英國人留下來的都是圭臬,英國人是以販賣鴉片引發戰爭來奪取香港的,是正牌毒販。毒販對巧取豪奪回來的土地及其居民,又那會這麼好心,為讓港人可以行山而「冰封」40% 香港土地。

走筆至此,筆者想起 1978 年偉人鄧小平復出時提出的「改革開放」。那時內地也有不少思維桎梏,遠較香港現時情況複雜。筆者看過一齣叫《歴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電視劇,劇中有一幕是一眾專家們翻遍馬克斯全集,目的只為找出發展私營經濟的理論依據。最終專家們找到了依據,日後我國飛躍發展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歴史了。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為何內地同胞在1970年代可以大膽前進,勇闖禁區,「不爭論,埋頭幹」;而自詡為「天子驕子」的香港AO,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卻不能?是因為主持土地開發和管理郊野公園的 AO 們,私人投資了不少房產,故心底裡亟盼望樓價颷升,故對大量增加土地儲備不上心?抑或因為「兩個凡是」(「凡是英國留下的都是好制度,凡是英國人留下的處事方式都是好方式」),故不肯解放思想,打破桎梏,為劏房居民,為亟想「上車」的香港中產者謀福𧘲呢?

筆者期望李家超特首能實踐其「提速提效提量」的願景,衝破制度和思維桎梏,大膽向郊野公園要土地,圓劏房戶和中產者的置業夢。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357244/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