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

2022.05.13 15:00 博客 施永青

英國曾是世上最強盛的帝國,控制了全球的主要航線,殖民地遍布整個世界,可以掠取無窮無盡的資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的國際地位普遍受到尊重。即使在二戰後,英國仍一直想保持自己的國格,在外交上有自己獨立的取向,絕不仰人鼻息。

以對華的政策為例,二戰後,美國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只承認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到1979年才與北京建交。但英國在1950年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歐洲國家中的首個。初時,英國只是在北京設臨時代辦處,到1972年才設立正式的大使館,仍然比美國早了7年。可見當時的英國是自有一套的。

不過,美國很快就讓英國知道,這個世界誰是老大。英國在處理與埃及在蘇彝士運河的衝突時,由於事前沒有先和美國商量好,結果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英國事前沒料到美國會不站在英方,多少有點被出賣的感覺。經此一役,英國開始明白,自己已不是老大,其他盟友不會再馬首是瞻。將來要注意如何站位的,反是英國自己。

到了最近十多二十年,英國在國策上可謂愈來愈緊跟美國。為此,英國甚至不惜扭曲自己的意願,犧牲自己的利益。

以美國打伊拉克為例,聯合國不贊成,歐洲國家大都不參與,英國本土亦有不少政治領袖有異議;但英國最後還是選擇跟隨美國入侵伊拉克。民調顯示,大部分英國民眾都不支持英國參與這場不義戰爭,英國的政客卻順從了美國的意願。

另一個例子是脫歐。英國的知識界大都不認同,但英國的政客,卻在美國的擺布下,開動宣傳機器,大搞民粹主義,以公投的方式,逼英國脫歐。這個選擇對英國弊多於利,效用只在於破壞歐盟的團結罷了。但這是美國的需要,不是英國的需要。此外,在是否安裝華為5G設備的問題上,英國本想堅持己見的,因為英國的國家安全部門根本沒發現華為的設備有甚麼不妥。但英國最後仍是受不起美國的壓力,除了承諾以後不再訂購華為的設備外,還承諾會在一段時間裡,更替那些已經安裝的華為5G設備。

最近,英國更在台灣問題上,配合美國一起做文章。英國不但有意加強與台灣的合作關係,還指控中國對台灣有敵意,勢必威脅全球秩序。英國明知台灣問題是中國在外交上最關注的問題,但仍是一再去踩紅線,反映英國已一條心跟美國。

二戰後,英國已基本上放棄在亞洲的利益;但最近竟派航母來亞洲巡航。這艘航母造好後,英國起初連配飛機的預算也沒有,現在竟花錢來遠東幹甚麼呢?無非是助美國的第七艦隊耀武揚威。這真是英國自身的需要嗎?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319167

原圖:素材網

https://elements.envato.com/flags-of-great-britain-and-usa-folded-together-AZX3KQE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旁觀者
今天看新聞,有一則是與英國有關的。據報導,俄羅斯武裝力量從5月7日起擊退數次對蛇島發起的襲擊。據說,襲擊蛇島是英國顧問的想法,雖然參謀部反對,但澤連斯基親自下令,並要求在5月9日之前取得結果。該行動結束後還計劃發表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澤連斯基的所謂「戰勝」的聯合聲明,目的是在5月9日之前宣布取得勝利,象徵性地讓莫斯科慶祝蘇聯在二戰中戰勝納粹德國的紀念活動敗興。但是,行動結束後只有約翰遜發言,並沒有提到有關突擊蛇島行動的失敗。如果以上事情属實,可見英國現在的治國平天下能力有多麼糟糕了。其計謀蹟近街頭小混混了。不由使人想起三國時劉備的後代阿斗,爛泥扶不上壁。另一則消息,則是有關烏克蘭赫爾松州申請入俄的。對比上一篇施生的文章,妄言「美國成功地在烏克蘭把俄羅斯套住了」,施生還認為美國在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會有勝算嗎?如果烏東其他州都學赫爾松州,俄羅斯會不會反客為主,就像今日之中國對朝鮮之加持呢?若是,何來施生之判斷:「俄羅斯的處境兩難:不撤軍,就眼白白看著自己流血,國力日益衰退;撤軍,就等同宣布軍事行動失敗,俄羅斯可能會在美國的導演下,被改朝換代」?其實,一場戰爭最終能否勝利,不在於你軍力是否雄厚,詭計是否多端,而是在於你是否能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已經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透徹了,施生如有時間,不妨再看看?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