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武官特首」能否強勢解決住屋問題?

2022.05.06 16:00 博客 HKG報視角

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早前去到油麻地探訪基層家庭,了解到香港基層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安居樂業,盼望能夠獲得編配公屋,改善生活環境。李家超亦表示,處理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

其實巿民住房,對香港而言是一個歷史性問題,李家超如果能夠當選特首,想要好好處理,亦絕對不容易。

香港由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這個轉口港,慢慢開始多人聚居,有人,自然對衣食住行有需求。

不過,在早期的香港,歧視與華洋不公平對待的問題極之嚴重,英國人華衣錦服理所當然,低下層華人沒人理會,對港英政府而言亦似乎是理所當然。

直到192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有公營房屋計劃的構思,但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而未有落實。

1930年代,肺癆肆虐香港,令政府重新研究房屋發展方向,並發表了附有公營房屋設計藍圖的房屋發展建議報告,但係報告發表後不久,香港被日本佔領,計劃再度告吹。

二戰之後,大批中國內地的移民湧入香港,他們搭建木屋聚居,亦即是所謂的寮屋。寮屋的衛生環境當然差劣,更嚴重的是非常容易引致火警。

1953年12月25日晚上發生的石硤尾寮屋區大火,造成58,203名災民無家可歸。當時香港政府為了盡快安置災民,就火速在原址附近興建七層徙置大廈。在英國管治香港超過100年之後,香港終於有公共房屋的出現。

當時的徙置大廈是怎樣的?一個數十呎的單位,可能住了一家六七口,屋裡面沒有廚房廁所,煮食爐具放了在走廊,上廁所就要去每層樓共用的公廁,洗澡就要自己煲熱水倒進一個水桶,拿去公共浴室洗澡。由於公共浴室的保安度極低,當時發生不少風化案。所以,當時若有妙齡少女夜晚要去洗澡,爸爸媽媽就會陪著她們,站在浴室外等到她們洗完澡為止。

早期的公共房屋除了環境較差,數量亦極之不足,而且當時政府為求解決寮屋問題,會優先安排寮屋居民入住,反而忽略了低收入人士的住屋安排。

有看過粵語長片的人,相信都留意到,六、七十年代住屋單位嚴重短缺,不少人都只能夠租床位住,比現時的劏房更不如。

直至到67暴動之後,港英政府檢討巿民對政府不滿的原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住屋問題。時任港督戴麟趾,在任期最後幾年,實施一系列挽救民心的政策,當然包括興建廉租屋。

1971年,麥理浩接任成為第25屆港督,推行10年建屋計劃,目標是在1973至1982年的10年期間,為180萬香港居民提供公共房屋單位,並發展荃灣、沙田及屯門等新巿鎮,1978年開始,更發售居者有其屋,令合資格的巿民,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

雖然發展新巿鎮等等的措施紓緩了部分住屋需求,但是深層次問題還未解決,一直去到回歸之後,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大膽地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目標是每年建成八萬五千個公私營住宅單位。這個計劃有效打擊投機活動,可惜,1997年一場金融風暴,令樓價暴跌,巿民歸咎於八萬五計劃,最後,董建華無奈的告訴大家,八萬五,已經不存在了。

之後,港府推出包括停售居屋的孫九招去防止樓價下跌,但是在2003年沙士之後,中央的自由行計劃急速振興香港經濟,對房屋的需求急劇增加,政府又未有及時撤銷止跌措施,結果樓價就像直升機般急速上升,升到已經不是一般巿民能力可以負擔得到。

2012年,時任特首梁振英推出俗稱「雙辣招」的《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但是炒樓氣氛太熾熱,未能夠成功壓抑樓價。2019年,特首林鄭月娥放寬一成樓按上限至800萬港元,再一次刺激樓巿,令樓價升到史無前例的高位。

過去幾任特首,有商人,有文官,都未能成功解決港人住屋問題,現時樓價仍然在一個難以負擔的高位,公屋輪候冊還有24.85萬個申請,輪候時間長達5.9年。

如果李家超可以順利當選特首,以武官較強勢的作風,會否可以在第6屆特區政府,開創一個新氣象,成功解決住屋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37bfbb11457cc3ef01f5e77a84380b3b/stheadline/news_res/2020/07/10/566247/i_src_063672808.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