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慢半拍,到底有多慢?

2022.02.17 08:00 博客 屈穎妍

大家常說,香港公務員官僚主義,所以很多事做起來都慢半拍。

但這半拍,到底有多慢?政府做一個緊急決定到底需時多久?一分鐘?一小時?一日?還是一星期?

通通都不是,昨天立法會交通委員會開會,我們看到運房局長陳帆及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的對話,才知道,政府扑槌做一個決定,原來,要一個月!

大家應該記得,令香港今日雞毛鴨血、確診數千、幾日內已死了多人的第五波疫情,是怎樣開始的?對,就是源於兩個外國回來、免隔離檢疫、沒監控手帶、卻又四處去的國泰空少。

他們去年12月下旬把Omicron變種病毒帶入市區,大家才驚覺,原來我們的所謂「外防輸入」有這麼一個大漏洞:機組人員客機去、貨機返,回港後只需三天沒手帶監控的家居隔離,結果,兩個空少違反防疫令出街飲茶食飯四處去,就出事了。

發現漏洞,本該立即堵塞,但這「立即」,到底有多立即?且聽聽昨日議會上田北辰議員對陳帆局長的質詢,包保大家大開眼界,他們的對話大意如下:

田:當時你們容許機組人員家居隔離,為什麼手帶都沒有?是他們除下了?還是你們豁免了?

陳:是我們豁免的,因為覺得當時疫情已好轉。

田:那就奇了,當時港人從外地回港要強制酒店隔離14至21日不等,好轉?……既然出事了,病毒四處爆了,政府1月7日都宣布再度收緊社交距離,為什麼要等到2月9日,足足一個月後,才規定家居隔離的機組人員戴手帶?

陳:因為要準備。

田:科技局長已說有幾十萬條手帶隨時可用,準備什麼呢?

陳:因為整體決定是需要政府團隊作出的。

田:出了大事,還要開一個月會做決定?

……

一條手帶這麼小事,都如此拖拉,抗疫大件事,怎可能有雷霆之效?

掉以輕心,是今次故事的最大教訓,但當教訓海嘯式襲來,官員卻繼續樹獺式回應。第五波死得人多、確診更多的源頭漏洞,政府卻慢條斯理拖了一個月才處理,我們早知道公務員官僚,但沒想到可以官僚到這地步。

外面山泥傾瀉,官員卻躲在辦公室雕花,怪不得我們一直被病毒拋離在屁股後。

原載: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216/689530.html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17031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建國大飯堂
回歸前和回歸後的政府架構,都是同一批公務員隊伍主導的,為何回歸前政府能力會被譽為是高效能幹,而回歸後卻被抨為官僚守舊呢? /// 回歸前的港督是所有公務員的大老闆,其一聲”just do it”,所有的官員馬上會用最快的速度達成上頭交代的任務。可是,時移世易,回歸後的特首只是高級打工仔一名,其與公務員隊伍彼此是合作伙伴,下級對其沒有迎合巴結的必要,只要互相不給對方添麻煩的話,那麼大家都能和和氣氣,袋袋平安,故才有了「AO治港」一說。/// 就以最近港府防疫不力的例子來說,名義由林鄭領軍抗疫;實質上她又委由陳肇始統籌所有防疫事務;然而衛生局又聽從幾位專家小組意見來制定防疫政策; 那幾位專家又只會歸納科學數據來分析,判斷哪里需要封樓、哪些人需要隔離。表面上看似各方都各司己職,按既定程序辦事,沒有可挑剔的地方。但問題是數據是事後才產生的,由收集、到上報、到統計、到回饋,都已經是day+1、day+2 的事了,那時才來落實執行,病毒也不知傳了第N代了。原制定的抗疫方針變成追不上病毒傳播的變化。/// 官員當然可以解釋自己沒有失職的地方,因為他們的工作SOP也是如此。不過,他們可能忘了,自己和普通打工仔不同的是他們是地方政府官員,700萬市民的福祉繫於他們的一念之間,「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們缺的不是能力,就缺一點對工作的熱忱和使命感而已。
11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