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選舉完滿結束,選委會成員塵埃落定。今次選委會選舉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選委會將在今年12月提名及選舉40名立法會議員,並在明年提名及選舉香港新一任特首,任重道遠,可謂是香港政治體制的新核心。
過往,反對派經常強調所謂「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並單方面稱為「真民主」,而其他非「一人一票」的制度則為「假民主」。然而,西方社會及香港的經驗早已說明了,「一人一票」無非是表面民主,實質的民主並不必然是「一人一票」的選舉模式。
在「一人一票」制度下,政客只需要爭取一部份人的支持。他上任後所做的政治行為,只為支持者服務,政策自然傾斜於政客支持者,而並非考慮整體社會利益。更甚者,選民投票往往因為感性而非理性。政客爭取選票,依靠的並非政策好壞,而是如何使選民感覺良好。選民容易受傳媒的影響,只看到事實的片面,無法有效理解事實的全部,而作出非理性的判斷。政客只需要在選舉期間,以煽情和虛假的演講,將社會民生議題泛政治化,成功煽動選民出來投票,便能贏得選舉。但政客當選後無需要落實選舉承諾,他只需要找到一個事不關己的借口掩蓋自己的無能,便能再次贏得選民支持。
結果是,「一人一票」程序看上去「民主」,但其實並無法有效推動社會發展。
「完善選舉制度」和「選委會」的組成本身便屬於優質民主。社會由各階層組成,包括商界、專業人士、勞工、宗教、社福、地區等。選委會制度確保社會上每個階層都有他們的代表,並由這些代表選出符合各階層利益的立法會議員和特首。它本身便有助於推動香港民生增強代表性和均衡性。
以往的立法會和區議員選舉中,部分選民以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先行,而並非考慮候選人政策是否有助於社會發展。這使部分政客利用政治體制的不滿,實行激進的示威,甚至發起暴動,以達到煽動選民支持的效果。在選委會選舉下,這些激進的政治行徑將不會為政客贏得選票,選舉回歸理性,有助於特區政治體制從不穩定到穩定的轉變。
選委會的提名人和選民所考慮的是他們自身界別的利益及其代表人物。候選人必須要為自身界別的利益服務,而並非政治議題所考慮。候選人自身是被自己所屬界別所肯定,有一定的才幹與保持理性。因此,他日後所推舉的立法會議員,必然是為自己界別的利益著想,而並非因為政治煽動而投票。如此一來,選委會將有助於香港社會從泛政治化到非政治化的轉變。
日後,立法會候選人和特首候選人,必先得到選舉委員會的提名和推舉。由於選委會成員所代表的是理性的業界利益,候選人們所提出的政綱,必須要符合選委會成員的利益。由於選委會來自社會各個不同階層和界別,當選者所推行的政策,也將需要符合各個不同階層和界別的利益。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推動香港聚焦發展謀求良治善政。
選委會制度所體現的並非單純表面上的程序民主,而是實實在在,真正為社會發展、為絕大多數人民服務的優質民主。今次選委會選舉的成功正正是一次優質民主的示範和體現。
作者: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 鄧開榮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30480/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