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振奮人心的東京奧運,東京殘奧會就緊接上映。本港派出24名運動員參加八個項目的賽事,當中半數運動員是第一次出戰殘奧會。其中,年僅17歲、世界排名第四的香港乒乓球選手王婷莛,首次出戰便奪得本港今屆賽事首枚獎牌,讓全港市民再次為運動員的表現同心歡呼!
下月才滿18歲的王婷莛,本以小組出線為目標,最後憑藉過人的心理質素,勝過經驗豐富的強手,贏得銅牌,可謂一鳴驚人。而除了王婷莛,其他香港運動員在殘奧會賽事中亦是全力以赴。例如參加五屆殘奧會的輪椅劍擊選手余翠怡,雖然在今屆賽事中未能踏上頒獎台,但她與隊友吳舒婷及鍾婉萍的拼搏精神,已值得我們致敬。
在本屆奧運會之後,不少運動員均有提及本港整體對運動員的支援不足。可以想像,殘疾運動員所面對的困難必定更多。有「神奇小子」之稱的退役田徑運動員蘇樺偉,為港先後取得6面金牌,在訪問時曾說過,若繼續運動員生涯,每月只獲約3000元津貼,唯有轉行任職速遞員,令人唏噓又無奈。
本港在2019年才將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計劃,定為恆常計劃,給予殘疾運動員全職訓練機會和直接財政資助,起步甚遲,但遲到好過無到。金錢資助以外,殘疾運動員有特殊需要,練習場地的硬件配套亦需投於資源,配合發展。殘疾運動員需比其他人更加拼搏、更加有堅毅不屈的精神,才能走到國際運動舞台之上,我們應給予他們更多實質支援。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亦應得到全香港市民無限量支持,讓他們可以全力比賽。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89356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69050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