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監管機構突然對教培事業進行致命式的嚴管,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有它的必要性。若不及時糾正,會扭曲教育的原意,且會妨礙社會的流動性,令窮人失去了翻身的機會。然而對投資者來說,他們會覺得掌權者對這個產業的態度說變就變,完全沒有考慮到此舉會為投資者帶來多大的損失。中國政府這樣的舉措,足以令投資者再也不敢放心來中國投資。此之所以,資金大量從中國市場撤走,恒指在周一的跌幅就超過一千點。
中國政府可能覺得,中國的實體經濟基礎鞏固,股市波動不足以傷及中國經濟的肋骨,大國不用像美國那樣,依賴股市的幻覺來為實體經濟打強心針。可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教培事業在中國已存在二十多年,中國政府要管為何當初不管,還批准這類產業去美國上市,把國際資金也拖下水。
投資者把資金投入這個產業的目標是為了謀利,中國政府已接受投資者這樣做了這麼多年,怎可以不顧後果地突然宣布教培企業都要轉為非牟利機構?中國政府可有為此向投資者提供退市的渠道,以減少他們的損失?
中國政府可能會認為,政策改變的風險處處都有,這種風險該由投資者自行負責,美國何嘗不是一下子把一些中國的企業,列入要接受制裁的實體清單,要求美國的投資者限時退出。由此而導致的投資損失,只能由投資者自理。
有所分別的是:美國政府有提供時間,讓投資者找機會退市;而中國政府卻一下子宣判整個行業都得轉為非牟利性質。這等同判了整個行業的死刑,以後再沒有盈利的機會。這叫這類公司的股價,哪裏還有翻身的機會?投資者怎會不損失慘重?
中國政府今次這樣的行為,令商界感到心寒,擔心自己從事的業務不知甚麼時候會被中國政府認為不妥,不符合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需要作徹底的整頓。這種擔心,將導致國際資金不敢貿然來港及進入內地投資,不利於中國在復興路上繼續跨大步。
北京可能覺得,中國這麼大,經濟基礎又這麼好,單靠內循環,也可以續運作。問題是若果有外循環配合內循環一起運作,效果會相得益彰。中國沒有理由主動放棄外來資金的助力。因此,投資者的顧慮仍是需要政府去認真面對的。
個人認為,中國政府若要商業機構放棄原有的營商目的,以肩負國家安排給他們的使命,最佳的做法,莫如把這些公司,以合理的市價收歸國有,讓投資者可獲得一定的賠償。若是任由投資者「自然」死亡,投資者以後就會不敢碰中國市場,這對中國的復興不一定有利。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不考慮投資者利益,投資者往後卻步-277731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378485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