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處深港邊境的沙嶺「超級殯儀城」工程再度提交立法會,受到各界關注,引發爭議,更令一河之隔的深圳羅湖居民深感不滿。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行政長官答問會上被問及這一議題時表示,她在一兩年前就關注到工程對深圳的可能影響,會要求有關部門設計時不要那麼明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但仍堅持推行殯儀城工程。她更強調該工程在2013年就獲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的同意,規劃期更超過十年,旨在建設一個集殯儀館、火葬場和骨灰龕於一地,提供一條龍服務的殯葬設施,是民生項目。
因傳統問題,在華人社會,殯儀設施屬於厭惡型設施,將殯儀城選在遠離香港市區、居民稀少,而且一直都被用作墓地的沙嶺,有其合理性。但時移世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無論設計如何不影響景觀和環境,在沙嶺興建「超級殯儀城」都已不合時宜,更會白白浪費了一片黃金區域。
2017年,深港兩地政府就已簽署備忘錄,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特別支持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毗鄰的深方科創園區建設,建立有利於科技產業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沙嶺毗鄰河套區科技園,興建厭惡型設施無疑會對科學園和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對香港而言,沙嶺是郊區,但對深圳而言則十分臨近市區,距離深圳的羅湖中心商業區只有數百米,地處羅湖口岸及文錦渡之間,鄰近鐵路,佔盡地理優勢,稱得上是深港兩地融合發展、互聯互通的黃金地段,如果興建商業中心,不但可以成為深港深度融合的平台,同時也能為元朗、大埔和北區的居民提供更多當區發展的機會,令土地最大限度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
由此可見,食環署堅稱沙嶺土地「即使不用作殯葬設施,亦難以用作其他發展」的說法並不成立。相反,政府應站在更高的戰略角度,盡快全面檢討包括沙嶺在內的邊境土地規劃,釋放港深之間的黃金地段,配合深港融合發展,既做大灣區的受益者,也做大灣區的貢獻者。
原圖:頭條日報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04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