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世人還在談論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如何垂死掙扎,在此最後階段企圖推翻選舉結果之際,候任總統拜登的新內閣成員名單陸續出台,其中他提名的貿易代表華裔女律師戴琪(Katherine Tai)是一個厲害人物,對未來幾年的中美貿易談判影響深遠,值得我們關注。
這也是拜登繼特朗普之後,再重用華裔精英,延續「以華制華」的政策。
眾所周知,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是來自中國的余茂春,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幕後軍師,被喻為反華急先鋒。
今次拜登選中的戴琪,外界普遍認為比余茂春更厲害。現年46歲的戴琪,父母來自中國,後移居台灣,再移民去美國。 她本人雖在美國出世,但受父母的影響能說流利中文,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未加入美國政府工作之前曾在多家律師行的國際貿易部門工作,也曾以耶魯中國學者身份於1996-1998年前往中山大學任教英語。
戴琪對處理美中貿易爭議有豐富經驗。 她在2007-2014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署中國事務高級律師。 當美國於2012年聯同歐盟、澳洲、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向世貿提出集體訴訟,要求處理大陸限制稀土出口的爭議,戴琪有份參與,世貿最終判決中國敗訴。
另外,特朗普政府制定美加墨三國的貿易協定,她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她在國際貿易談判的優秀表現,深得民主和共和兩黨的讚賞。
美國、中國和台灣的傳媒都分析戴琪將會比余茂春更令中國頭痛,原因是後者早期在大陸接受教育,後來才赴美留學,在加州柏克萊取得博士學位,並在美國海軍學院教授中國和軍事歷史。 文化大革命對他造成的傷痛局限了他自己對大陸的理解,針對中國的建議滲入了情感因素,所提的建議雖然狠準,但缺少了專業性。
相比之下,戴琪中文流利,受過完整的西方教育,而且依然保留華人特質,也經常去台灣和曾去過大陸教書,瞭解華人之餘,其在國際貿易談判的專業經驗,令美國在談判策略上將更具視野和彈性。
戴琪在貿易糾紛的談判手法被喻為是實用主義者,能跳出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之框框,作出理性而實際的判斷。
她今年8月曾批評特朗普對華貿易策略只採取單一的徵收關稅手法是防禦性,並不足夠,應該採取更進取的攻勢,例如利用補貼和激勵措施來刺激美國的本地生產,以及美國和盟國應該彼此互相購買貨物來擺脫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過度依賴。
而除了重用華裔的戴琪之外,拜登可能會提名曾在今年初民主黨初選中競逐過的另一位華裔精英楊安澤(Andrew Yang)出任商務部長。楊安澤也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
若上述兩位有台灣背景的華裔精英順利掌管對華貿易和商務,「台灣牌」會否繼續成為未來中美外交和商貿議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家拭目以待!
雖然特朗普早前與拜登競逐總統寶座期間,經常揶揄對手拜登是老邁和遲緩,但拜登畢竟從政了50年,練就了圓滑和老謀深算的外交技巧,比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和「硬繃繃」外交作風截然不同,所以一般估計拜登的外交政策路線雖較特朗普有跡可尋,但會剛柔並濟,變化較多。
除了提名強硬而靈活的戴琪做貿易代表之外,拜登也提名強硬中帶柔性的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做國務卿。
布林肯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出任常務副國務卿,擁有豐富的外交經驗,是外交政策團隊的核心成員,與當時擔任副總統的拜登合作無間。像戴琪一樣,他也主張美國與盟友恢復以往密切合作的關係,重拾多邊主義的領導地位,共同應對構成美國「最大挑戰」的中國。
基於遏制中國崛起已成為美國國策,加上特朗普過去四年全方位向中國實施極限施壓,已一定程度上形成美國人對政府強硬應對中國的期望,拜登的外交政策雖然未之於像特朗普般硬繃繃、賴皮和野蠻,但肯定也不會全抄奧巴馬年代的外交路線,以免被共和黨批評為軟弱。
無論如何,美國朝野兩黨對華強硬已是共識,拜登政府上臺後,當會吸收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缺失教訓,必會以柔性的外交技巧加強與盟國合作,再借助華裔精英的專業知識和對華人文化的認識,推行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的對華政策,為美國爭取最大利益。
對中國而言,與拜登政府交手,從好的方面看是可預測性較高,能見招拆招,不像對付特朗普時要留一手提防他的「爛仔」蠻招。
從壞的方向想,拜登比特朗普更得盟國的人心,若他能團結盟國來牽制中國的崛起,中國要花更大力氣來化解。
正所謂「有辣有唔辣」! 也是考驗習近平班子未來幾年如何運用我們中國人老祖宗「合縱連環」的政治智慧,為國家爭取更多和平崛起的時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舉!
原圖:Joe Biden Twitter影片截圖
https://twitter.com/JoeBiden/status/1338642204810596354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