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14日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正式完結,全港有約170萬人參與,佔本港6歲以上人口兩成。計劃協助本港找出超過20名隱性患者,成績令人鼓舞。只有本地個案持續低下,甚至清零,本港才能與外地建立旅遊氣泡,恢復安全的跨境旅遊,百業才能真正復甦,重啟經濟。
今次檢測計劃得以成功,國家檢測支援隊實在功不可沒。本港早前出現疫情第三波高峰,中央眼見香港進行大規模社區檢測遇到極大困難,迅速派出600多位核酸檢測支援隊員到港,協助特區推行檢測計劃。檢測支援隊不辭勞苦,在短短的十多天為香港逾170萬市民完成了檢測工作,幫助特區控制疫情。新社聯和香港市民對檢測支援隊的無私奉獻,心存感激,亦感受到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和關懷。
既然國家檢測支援隊為我們守好了第三波社區爆發的大門,接下來我們就應該要想想如何保持本地感染個案在低水平,甚至清零。首先,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經濟重啟,「健康碼」和「旅遊氣泡」實施後,未來社會對檢測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在檢測支援隊抵港之前,我們根本無法應付每日數以十萬計的檢測樣本。而有了今次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支援隊的經驗,從人力、設施及機制方面著手,延續這個檢測數量。
例如今次支援檢測的化驗機構,政府可否與他們商討,繼續提供大規模服務,並降低費用,讓市民能根據需要隨時做到檢測,不用因高昂費用卻步?而在中山公園體育館設立的龐大臨時實驗室,又可否延續,或者覓地重置?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及早籌劃,以免下一波疫情到來時,再度重蹈覆轍。
原圖: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