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感謝國家支援隊 香港應建立機制延續大規模檢測

2020.09.19 11:00 博客 鄧開榮

一連14日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正式完結,全港有約170萬人參與,佔本港6歲以上人口兩成。計劃協助本港找出超過20名隱性患者,成績令人鼓舞。只有本地個案持續低下,甚至清零,本港才能與外地建立旅遊氣泡,恢復安全的跨境旅遊,百業才能真正復甦,重啟經濟。

今次檢測計劃得以成功,國家檢測支援隊實在功不可沒。本港早前出現疫情第三波高峰,中央眼見香港進行大規模社區檢測遇到極大困難,迅速派出600多位核酸檢測支援隊員到港,協助特區推行檢測計劃。檢測支援隊不辭勞苦,在短短的十多天為香港逾170萬市民完成了檢測工作,幫助特區控制疫情。新社聯和香港市民對檢測支援隊的無私奉獻,心存感激,亦感受到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和關懷。

國家檢功不可沒

既然國家檢測支援隊為我們守好了第三波社區爆發的大門,接下來我們就應該要想想如何保持本地感染個案在低水平,甚至清零。首先,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經濟重啟,「健康碼」和「旅遊氣泡」實施後,未來社會對檢測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在檢測支援隊抵港之前,我們根本無法應付每日數以十萬計的檢測樣本。而有了今次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支援隊的經驗,從人力、設施及機制方面著手,延續這個檢測數量。

例如今次支援檢測的化驗機構,政府可否與他們商討,繼續提供大規模服務,並降低費用,讓市民能根據需要隨時做到檢測,不用因高昂費用卻步?而在中山公園體育館設立的龐大臨時實驗室,又可否延續,或者覓地重置?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及早籌劃,以免下一波疫情到來時,再度重蹈覆轍。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371573/%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5%85%A8%E6%B0%91%E6%AA%A2%E6%B8%AC-%E6%AA%A2%E6%B8%AC%E5%93%A1%E7%A9%BF%E5%B0%BF%E7%89%87%E5%B7%A5%E4%BD%9C-%E8%83%A1%E5%AE%9A%E6%97%AD-%E6%95%AC%E6%A5%AD%E7%B2%BE%E7%A5%9E%E5%80%BC%E5%BE%97%E5%B0%8A%E9%87%8D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