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離歐盟,是近代國際舞台一等一大戲,是大英帝國興衰歷史重要一頁,是研究當代政治、學習代議政治及公共行政必讀。可惜,同一時間還有更搶眼的中美貿易摩擦,甚至,連續多個星期的香港街頭暴力事件的報道也蓋過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紛爭擾攘多年了,就算從2016年6月23日公投頒布結果算起,至今已三年多,正式脫歐日期一延再延,至今未有明確期限,唯一肯定的是,英國社會嚴重分裂,中短期內創傷難以平復。
公投結果是一千七百四十一萬餘人、即51.89%贊成脫歐,一千六百一十四萬餘人、即是48.11%贊成留歐,前首相卡梅倫引咎辭職,文翠珊臨危受命接任,全力綢繆脫歐事宜,首要是滿足一千七百多萬選民的脫歐訴求,可是,事關重大,她也不能不兼顧另外一千六百多萬選民留歐的訴求,三年下來,順得哥情失嫂意,努力與幾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先後被英國國會否決,文翠珊黯然下台,換上了約翰遜。
要求脫歐和主張留歐的兩個陣營,看來分別都各自只有一個訴求,留歐陣營要求有序脫歐,看來也非過份,何以一個訴求面對另一個訴求,這樣簡單,竟然也相持不下,接連鬧出英國憲政歷史上一些污點?關鍵在於,脫歐一派不肯付出,面子裡子都要;留歐一派不願放棄,爭取福利;雙方互相否決,以致談判脫歐路上一事無成。
新任英國首相約翰遜果然是「英版特朗普」,一上埸便是「極限施壓」,對外方面,要求歐盟重開談判、堅決拒絕愛爾蘭與北愛邊界的「保險措施」,否則無協議脫歐;對內方面,要求女皇介入,延長國會休會期間,縮短辯論空間、又嚴打黨內不追隨強硬路線的議員,威嚇他們不得同情有序脫歐,剛愎自用的招數,不遜特朗普。
「極限施壓」並不值得鼓勵,最佳效果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眼前獲利,却摧毀彼此長期互信,得不償失。
以英國脫歐來說,有序分手利於雙方,總比硬脫歐好,約翰遜看準歐盟經濟下滑,各成員國內憂重重,使出「極限施壓」以「攬炒」迫歐盟讓步,希望獲得最大利益。可是,這個賭注下得太大,歐盟根本無法接受,因為,歐盟採取全體決,只要有一個成員不同意,事項不能通過。有形邊界一事,愛爾蘭絶不可能同意,約翰遜要顧大英帝國領土完整的尊嚴,愛爾蘭人也要保存本土的民族融洽,不能讓步。
愛爾蘭與北愛邊界一事,不是完全沒有解決辦法,英國肯退一步的話,可以採取「一國兩區」(關稅),北愛留在歐盟單一經濟區內,貨運在愛爾蘭全境通行無阻,只有進出英國其他地區才需過關;反過來,歐盟及愛爾蘭退一步的話,電子科技發達的今天,採用電子標籤來追蹤貨物,並非太難,所有貨物出廠時已有報關標籤,一路去到交貨地點不必再報關。
可是,一旦彼此各自偏執,完全不換位思考,尋求互利雙贏,而是迷信「極限施壓」,謀取單方利益,精力盡耗於各式抗爭,抗爭又引起反抗爭,輪迴不息,原來問題不能解決,反而衍生更多!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