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多區爆發示威衝突,使香港陷入僵局,今天香港的動亂不是一朝一夕能造成的事,《逃犯條例》修訂只是一個藥引,其實英國早於百多年前,就在香港埋藏了計時炸彈。
從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迫害英國非國教派別的「基督教公理會」,在1620年,使102名流亡者乘帆船抵達北美新英格蘭地區建立6個以「基督教公理會」為官方宗教的殖民地,這地方亦是現今的美國,所以美國今天仍以基督教為「國教」。
早於百多年前,香港有一群來自「基督教公理會」的成員往香港設立教會,其中一名華人牧師名叫何福堂,亦是「公理會」成員,曾就讀與任教馬六甲及香港的「基督教英華書院」,後來何福堂牧師的兒子,何啟也是「公理會」的基督教徒,他是一名西醫,成立了供華人參與聚會的教會「道濟會堂」,並於 1921 年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孫中山先生亦是「公理會」教徒,除此之外,他曾就讀何啟創辦的「香港西醫書院」,後來成為香港大學的醫學院,何啟亦是「香港大學」的創辦人之一。
孫中山先生自小就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也可能這緣故,受到啟發,萌生革命念頭,而西方勢力亦協助了孫中山成功推翻滿清政府,因此,當年香港的西方宗教、文化及勢力對爆發革命影響深遠。
今天,我們會留意到很多反對派青年及領袖部分也是來自「香港大學」、「英華書院」等等,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代表人物,就是黃之鋒,可見西方在香港以學校、教會和宗派等植深香港過百年。
當年英國迫滿清政府將香港割讓給他們,就是要把這小漁港用一百年時間複製成一個「小英國」,以「恩人」的形象,把西方文化植根在香港人的骨髓裡。這100年來,華人曾經在香港出現反洋運動,因此,英國人為了方便管治,從教育著手,透過建立教會和學校從小深深影響孩童,馴化香港人,所以今天,香港大部份人都帶有西方文化、價值觀及思想的影子,跟中國內地有著文化差異的對比。
英國培育了香港,當然不想把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還給中國,但最後英國戴卓爾夫人在談判過程卻敵不過鄧小平先生,最終還是將香港歸還給中國。這100多年來,孕育了很多崇尚「公義」和「理想」的香港人,所以香港部分「教會」、「學校」和「大學」都拒絕向學生灌輸愛國的信息,今天有很多學生出來遊行和做「大磚生」,源於香港的教育沒有改革,沒有讓孩子明白愛國和共融的重要性,導致學生自小開始有反社會和革命的思想。
那些叫著港獨口號的青年,其實就是想重演當年推翻滿清政府的道路,所以英國植根香港100多年,目的是什麼?就是想以香港為基地,理想有朝一日將中國成為西方國度。另外,美國最擅長的招數就是將一個國家變成「焦土」,讓當地人民成為廉價勞工,為西方出產價廉物美的製成品,當帶動目標國家經濟起飛後,就會開始打壓,在目標國家搧風點火圖引致內訌, 再以各樣藉口經濟及政治制裁,使你的國家弄得動盪不堪,嚴重的,會讓目標國家再成為「焦土」或經濟一沉不起。
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美國是他盟友,協助日本成為工業強國,等日本經濟起飛後,便出招打壓日本,從此美國把日本弄得經濟一潭死水。大部分中國人都不願步日本後塵,香港是大部份華人辛勞建立出來的成果,我們並不容許西方勢力毁掉香港人的心血。所以,鄧小平倡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五十年不變,就是希望香港能保留自身的國際優勢,亦帶動中國興盛起來,共融56個中國不同民族。我們要避免當中國自強起來後,便讓西方把國家辛苦栽種的果子奪回,再控制華人一百年。希望所有香港人能夠團結起來,不要讓香港的優點成為毀滅香港的缺點,亦希望所有香港年輕人能夠明白「和諧共融」對社會的重要性,亦是中華民族能長期和平統一的核心基石。
原圖: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6/13/YO1906130002.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