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醫生團體應放棄過度保護主義 以700萬香港市民的社會利益為重

2019.04.13 15:00 博客 陳勇

公立醫院迫爆的情況,近年愈來愈嚴重。除了硬件措施,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亦極大。社會不時討論輸入海外醫生的方案,可惜的是,醫務委員會近日否決多個放寬海外醫生考取本港執業資格的方案,令本港輸入外來醫生遙遙無期。

醫生加班 加無可加

為應對公院迫爆的情況,特區政府近年已投放大量資源在人才招聘及人才培訓之上。不過,加大培訓醫護名額是長遠規劃,難以解決即時所急,增撥資源予已是「加爆鐘」的醫生,更是成效不大。不少醫生亦曾公開表示,現時的問題不是錢不夠吸引,而是醫生加班已是加無可加。

要解決即時困境,輸入海外醫護是最有效的方法。回歸前,英聯邦醫生可免試及免實習,在港註冊執業。回歸後,本港不再承認英聯邦醫生在港執業資格,連港人在海外讀醫後回流,資格也不獲承認。幾年前,香港亦曾討論過引入非本地受訓醫生,但遭部分醫生團體大力反對,令情況多年來原地踏步。

輸入醫護 帶來雙贏

歸根究底,是有部分醫生團體過份保守,著重團體保護主義,多於病人甚至整體700萬港人的社會利益,致令醫療服務長期人手不足,醫護人員長期過勞工作,又引發「逃亡潮」,環環相扣,形成惡性循環。

隨著醫委會提出引入海外醫生的方案被否決,短期內難有其他解決公院人手問題方法。我們希望醫生團體本著醫者父母心,急病人所急,放棄過度保護、過度排他主義。香港本是一個國際人才匯萃的城市,應以民生和技術為先,更開放地引入世界各地的優秀醫生,不但為700萬市民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更為本地醫生減輕巨大壓力,帶來雙贏。

作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8/0201/3539853.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